法学院课堂教学规范
发布时间: 2013-11-19 浏览次数: 500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主要途径。因此,为了加强教学管理,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特制定本课堂教学规范。

一、教学准备

备课是保证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是圆满完成课堂教学的基本保证,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

1、任课教师上课前必须认真撰写讲稿,精心搞好课堂设计。

2、教师备课要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课程教学计划安排,深入钻研教材,编写教案和讲稿。

3、备课应按教学大纲要求确定教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深度和广度,认真编写课程教学日历,并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将本学科的新成果和发展动态不断充实于教学内容之中,确保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系统性。

4、根据各章节教材教学内容的具体情况,选用有利于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力求做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

5、备课时应根据学生所学专业、课程设置、已开课程、相关课程等具体情况,明确所授课程在专业培养方案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和其它课程的关系,处理好本课程与先修课和后续课之间的衔接。

6、选定与教材匹配的参考书,拟定好为学生布置的思考与练习题及自学内容。

7、教师课前应做好各种教学设备、教具等准备工作。提倡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8、根据学科发展情况、教学要求的变化以及学生的实际水平,及时补充、修改教案,以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适用性。

每学期开课前应完成本学期头两个三星期的课时备课余量,平时保证一星期的课时备课余量。

9、同一门课程由2人以上同时开课时,应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开展集体备课,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提高备课质量。

10、备课强调教师个人钻研,集体讨论,鼓励教师形成自己的特点和风格。

二、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和中心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1、授课教师应以高度的责任感,饱满的精神状态,认真对待每一堂课,教书育人,严格要求学生遵守课堂纪律,组织好课堂教学。

2、课堂讲授应根据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对教学大纲要求的内容进行科学性、系统性、艺术性讲解。

3、准确把握课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广度和深度,讲课内容重点突出,讲透重点、难点和疑点,循序渐进,基本理论阐述清楚,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4、在教学方法上,积极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教学,加强对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方法的培养和指导,积极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尊重学生的创造精神,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以激励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在保证达到教学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教师可根据需要把不同的学术观点引进课堂,但不得违反四项基本原则,不得宣传错误观点,不得偏离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引导学生正确汲取本学科的最新成果,扩大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辨别是非的能力。

6、中、青年教师一律要求用普通话讲课,老年教师应尽量用普通话,课堂语言要准确、简炼、条理清楚,板书文字要符合规范化要求。

7、重视教学效果的信息反馈,及时在授课中调整讲课的进度与讲授方式,力求使教与学两方面协调沟通,教学相长。

8、课堂教学,要求站立讲授,衣容整洁、大方。教学场所严禁吸烟。

9、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要准备好教材、教案、教具等有关教学材料。

10、教师应建立严格的考勤制度,关心学生的听课情况,并将学生学习情况及时反馈给学生所在学院。

11、教师要按时上课。因病、因事需请假者,应按有关规定办理调(停)课手续。

12、上课期间教师和学生必须关闭手机等通信工具。

13、运用多媒体授课,必须能够熟练操作程序,多媒体课件应做到图、文、声、像并茂,达到增大课堂信息量,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课堂讨论

课堂讨论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讨论进行学习的教学形式,是课堂讲授教学的延伸。课堂讨论的目的是巩固加深学生所学内容,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提高自学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1、任课教师应根据课程特点,适当安排课堂讨论课,同讲课保持一定比例,并列入课程进程计划。

2、课堂讨论的选题要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选择具有思考性、综合性和理论联系实际的题目,要体现教材的重点难点、本质内容及内在联系。

3、教师要在讨论前拟定出讨论题发给学生,周密设计讨论的内容、要求、步骤、如何引导以及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要指导学生按要求认真钻研教材,撰写好讨论发言提纲。

4、讨论要在教师指导下有组织地进行。教师要参加讨论的全过程,善于抓住关键,及时引导学生围绕主要问题展开讨论,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活跃学术气氛。讨论课宜小班或分组进行,以便使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

5、讨论结束后教师要认真做好总结,要抓住讨论过程中关键性的本质问题以及争论的焦点,进行明确的归纳概括并上升到理论。对暂不能作结论的问题应留给学生做进一步的探讨。

6、教师应根据每个学生的发言情况、掌握运用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评定成绩,作为学生平时成绩或学期成绩的评定依据。

四、辅导答疑

辅导答疑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其目的是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根据学生个人的情况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

1、辅导教师在主讲教师的指导下,认真准备,按时做好辅导答疑。没有安排辅导教师的课程,辅导答疑工作由主讲教师承担。

2、辅导答疑应根据课程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来安排,一般在自习课时间进行。教师要针对学生学习中带有共性的问题,面对全班学生集体辅导,也可针对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对基础差的学生应重点辅导。

3、辅导答疑教师或主讲教师,要认真做好辅导答疑前的准备工作。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存在的疑难问题以及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4、辅导答疑时教师要有计划地安排质疑,注意启发学生思维,开拓思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5、辅导教师应主动与主讲教师保持密切联系,注意记载辅导答疑过程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及时把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反映给主讲教师,以便积累经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6、辅导答疑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学生自愿参加,考试前一般不组织辅导答疑,严禁辅导答疑时向学生暗示考题和出复习提纲。

五、布置和批阅学生作业

学生作业是学用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对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加深理解、巩固和熟练的学习过程,也是教师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有效途径,对学生能力培养有重要作用。

1、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每章(节)课布置一定量的作业,布置作业要做到目的明确、数量适中、难度适当。

2、教师要对作业用纸、完成时间、解题规范提出统一要求。

3、教师批阅作业应全批全改,认真仔细,并作详细登记,以便检查。

4、要认真纠正个别学生抄袭作业的行为,对抄袭作业的学生要进行必要的批评教育并记录备查。

六、成绩考核

考核是检查学生对所学课程的掌握程度和衡量教师教学效果的主要方式。平时考核可采取课堂提问、随堂测验和作业情况及其它实践环节等形式进行,并应作为平时成绩随时记录。期末考核的重点在于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基础理论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核的具体形式形式按学校有关规定办理。

 

 

版权所有:安徽财经大学法学院 Copyright 2003-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安徽省蚌埠市宏业路255号安徽财经大学西校区1号办公楼 皖ICP备0501223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