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8日,我院“国际争端与证据法”学科特区举行了“证据制度的理论与实践国际研讨会”。与会学科特区人员有:安徽财经大学法学院张卫彬教授、蒋辉宇教授、宋效峰教授、邵燕副教授、唐雯副教授、最高人民法院刑二庭审判长于同志、最高人民法院刑二庭审判员、三级高级法官段凰、蚌埠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朱军、刑二庭庭长岳瑞文、研究室主任奥斯纳布吕克大学教授、博导Georg Gesk、德国中国法和经济法研究中心研究人员Alexander Dittberner、Yannick Apenberg和部分法学院研究生。
上午,我院在东校区一号行政楼B306会议室开展了“证据制度的理论与实践国际研讨会”,张卫彬教授、段凰法官以及唐雯副教授围绕主题进行了相关发言。张卫彬教授围绕“国际法院证据规则的新发展”进行相关发言。段凰法官围绕“在司法实践中践行良法善治”,通过具体的案情讲解了天理国法人情一致的案件、国法没有规定的案件以及天理国法人情存在冲突的案件。讲解结束之后同学们也通过具体的案情与段法官进行深入探讨。唐雯老师围绕“获利剥夺责任中'获利'证明相关问题”,通过获利剥夺责任的举证困境、举证责任的分配思路以及获利间接证据的效力进行相关讲解。参会的老师以及同学都收获颇丰,对相关问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下午,我院在豪生大酒店三楼文华厅继续开展研讨会。最高人民法院刑二庭审判长于同志、蚌埠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朱军、蚌埠中院刑二庭庭长岳瑞文、奥斯纳布吕克大学教授、博导Georg Gesk、德国中国法和经济法研究中心研究人员Alexander Dittberner、Yannick Apenberg围绕主题进行了相关发言。于法官围绕“职务范罪证据的审查与应用”,主要从非法证据排除制度进行了相关发言。于法官从厘清认识,区分概念、全面把握非法证据排除制度、用发展的眼光看非法证据排除制度以及积极运用证据制度等六个方面进行论述。德国研究者围绕“德国民事诉讼案例评析—以诉讼证据为中心”,以实际案例为基础,为参会人员讲解了德国证据的调查以及评价、证据制度的国际合作空间以及德国的法官独立和中国的法院独立的区别等相关问题。岳庭长围绕“职务犯罪审判中的几点作法和思考”,从行贿罪和受贿罪的量刑匹配问题、调查人员是否应该出庭作证等问题进行相关发言。马庭长围绕“职务犯罪审判中的几点作法和思考”,从职务犯罪审理中的做法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相关发言。部分研究生也参与了交流。最后,朱院长和张院长进行总结发言,会议圆满结束,参会人员收获颇丰。
通过本次研讨会,师生们丰富了知识,增进了交流,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成效显著。
( 撰稿:刘诗琦 审核:张卫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