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法育人大讲堂(四十六—四十九)

时间:2025-05-08浏览:10

德法育人大讲堂第四十六期,邀请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杜焕芳。4月20日上午在西校区法学院111会议室为我院师生开展题为“涉外商事仲裁法律的改革与创新及人才培养”的讲座,我院邵朱励教授主持,2024级法学部分研究生和部分教师参加。杜焕芳围绕“为什么修订仲裁法—修订改革的思路—修订的重点内容—涉外人才培养”四个模板讲解。首先讲解了修订仲裁法的内因和外因。其次介绍了仲裁法修订与改革的主要思路,提出要把握三大关系:传承与创新的关系、仲裁法与仲裁规则的关系以及国内仲裁与国际仲裁的关系。再次,围绕适用的范围、仲裁机构的性质、有限承认临时仲裁、“仲裁地”的引入等讲解了仲裁法修订的重点内容。最后,结合习近平法治思想,强调了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德法育人大讲堂第四十七、第四十八期,邀请了蚌埠市司法局、蚌埠市依法治市办李彦科长、麦广珍主任科员。4月25日下午讲座在西校区法学院学生活动会议室举行,我院邵朱励教授主持,2024级国际法学研究生及部分教师参加。李彦讲座的主题为“法治政府与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李彦首先指出,目前法治政府建设面临涉外法治人才短缺,难以满足多元化需求的情况。这也显示了高校涉外法治人才教学培养体系尚不健全,主要集中在法学专业下的国际法方向,培养体系尚未与国家战略充分对接,涉外法律课程的深度和广度不足。其次,目前我省高校相关专业教师中,具有国际法律实践经验和跨国教学背景的教师相对较少,部分高校在引进具有国际法律功底的专家学者和涉外法律实务人才方面仍面临挑战。最后,李彦提出应强化高校与涉外法律实务部门(如涉外律师事务所、仲裁机构、跨国企业法务部门)的合作机制,共建涉外法治实践基地。

麦广珍讲座的题目为“习近平法治思想与人才培养”。麦广珍首先阐释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尤其是结合“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坚持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展开论述。其次,结合《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与实践》的主题,分析了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最后,麦广珍分析了省内涉外法治人才的现状、不足,提出了校地联合开展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具体路径。

德法育人大讲堂第四十九期,邀请上海中联(合肥)律师事务所的杨德莉律师,5月6日下午在西校区法学院320教室为我院师生开展题为“《民法典》婚姻家庭继承编解释(二)解读”的讲座,我院党委书记张卫彬教授主持,2024级法学部分研究生参加。杨德莉律师强调法律人才在婚姻财产纠纷中的关键作用,结合《民法典》条文与典型案例剖析夫妻共同财产赠与第三方后的追偿问题。针对网络直播打赏等新兴争议,她指出当前司法实践对平台责任存在分歧:部分主张平台需承担监管义务,部分认为其仅提供交易场所,相关争议尚待立法或司法解释进一步明确。本次讲座内容翔实且具有显著的实践价值,涵盖婚姻财产纠纷处理的多个关键环节,让法学生对婚姻家庭法律实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为其未来职业发展提供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实践指引。


(撰稿、摄影:燕甜甜;审核:赵新龙、舒立)

返回 原图
/